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12-22
浏览次数:
课题立项编号:11172
“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生物学案的编写
课题主持人:韦县余 陈维
单位:连云港高级中学
核心成员:孙静、张庆军、王立平、施小雪
高凯、何守鹏、王栋起、耿守奇
结题时间:2014年11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六模块: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
2.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3. 学案: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侧重学生间交流和评价)“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
二、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述评
规范办学行为后,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减负增效”,成为连云港市中小学考虑的重点问题。连云港在全市中小学推行的“六模块” 建构式课堂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建构认知理论及任务驱动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是通过设计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学习的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
由“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被全体教师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到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许多中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轮文、教案集。(可检索)
2.“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通过市教研室教研员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对老师进行指导和赛课活动,学校教研组集体讨论学习和开设相关的研讨课,从而使得“‘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编写一套适用于高中“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案,为本校教师提供学案模板.
内容与重点:
1.学习研究建构认识理论。
2.学习研究任务驱动式学习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
3.调查研究“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对高中教学的影响及作用。
4.调查研究本校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及特点。
5.研究如何提高学案的导学功能;
6.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质量较高的学案。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