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4-12-13

浏览次数:

思政引领,铸魂育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主题教研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促进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12月2日-3日,连云港高级中学各学科开展“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主题教研活动。

语文组

12月2日下午,语文组在高一报告厅举行教研活动,主题是“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本次活动有两项内容:第一节课高一王子冬老师讲授《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第二节课全体语文老师评课。

首先,王子冬老师立足“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理念,从把握新闻立场的角度,学习“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责任担当使命,继承他为祖国、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奉献精神。整节课共分为三个环节:品读人物通讯,构建图文板报;深入文本,设计板报的图画内容;把握新闻立场,弘扬榜样力量。

第二节课,全体语文老师评课。牛丽老师表示语文老师应秉承“时时都是思政时间,人人都是思政老师,处处都是思政课堂”的理念,积极挖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真正体现思政背景下跨学科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将学科学习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结合起来,培养更多适合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人才。高莉莉老师发言,认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认真研判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合二为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要积极完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这样,学生才能助推自己成人、成才。杨楠老师发言,表示《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文章,颂扬时代楷模执着探索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富含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文章,语文课程也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从培根维度看,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涵养文化自信之根脉;从铸魂维度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最后,徐丽老师总结发言,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要联系热点,从拓展延伸的角度,深挖语文教学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立足学生的学与做,紧扣生活中的语文,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收获成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等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语文相关实践活动中坚定文化自信。

图片1.jpg图片1.jpg

 

数学组

12月3日,连云港高级中学“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数学研讨活动在高三报告厅举行,该活动旨在贯彻落实《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进一步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实践。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全体数学老师观摩高一于欢老师的研讨课,于老师上课内容是高一必修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于老师这节课备课充分,课堂各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在开始用我国发射火箭卫星轨道作为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科技新兴技术,感受我国在科技力量方面的强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交往技巧,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并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先由于欢老师进行说课,接着三个备课组老师代表进行点评,最后由单如恒副校长总结。

图片1.jpg图片1.jpg

 

英语组

12月2日下午,连云港高级中学英语组在高二报告厅开展“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顾茜茜老师主持,王丽爱主任和英语组全体教师参加。

图片1.jpg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由季艳秀老师执教新译林版高中英语B1U3 Integrated skills。季老师教学功底扎实,教学风格灵动活泼,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季老师不仅深度把握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更落实了课程思政、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之肌理,恰似春雨潜入,悄然滋润学生心田,为教学融合提供绝佳范例与深邃思考,也为观摩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

图片1.jpg

接着,季老师对于本节思政融合课进行了说课,使各位老师对于本节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及认知。司莉莉老师的评课沉稳且切中要害。在活动的交流研讨环节中,司老师指出季老师在执教时能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意义及如何推广其走向国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际视野;但学生对于单元词汇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在参与过程中略感吃力,在写作环节中,搭建了一定支架,若教师能引导学生梳理结构,学生思路会更清晰、产出会更充分。

颜伟老师在评课环节目光敏锐且见解独到。颜老师表示季老师在执教时课堂用语简洁、清晰,在写作中能够复现写作任务,由重要性过渡到推广传统节日方式。在文本阅读时既有宏观主旨句的寻找又有表格化细节的支撑,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并链接高考,使学生有所得。此外,颜老师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板书设计时在学生输出的过程中完成;带领学生对目标语言、句型进行操练;课题切入点缩小,从生活中寻找导入;升华部分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以达成情感目标。

高晓航老师指出季老师在执教时能够紧扣主题,导入从诗歌引入端午节,引发学生共鸣;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思考;以听力材料作为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结尾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尾是点睛之笔,契合了课堂主题与思政主题。唯一的不足是写作部分未给学生施展的空间。

史金平老师认为季老师在执教时以视频、诗歌形式导入,十分新颖;阅读任务环节层层递进,使学生明晰文章思路;给出写作任务,使学生带着目标阅读;讨论环节不仅挖掘了课本上保护传统节日的意义,还让学生思考其他的深层意义;听力材料进行重组,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但写作任务所给时间较少,导致学生输出不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探索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图片1.jpg

最后,由王丽爱主任进行评课。王丽爱主任指出季老师执教时的精彩之处,读听输入—写作输出,阅读围绕文章主题设置问题链,通过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参与,听力重组,聚焦主题,真正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红色突出问题关键词,引发学生关注;注重学法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关注topic sentence、linking word等;主题升华有高度,由推广节日到中华文化传承。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改进建议,巧用课文标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产出;读听过程中对于材料重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二次打磨;Discussion部分对要点方面进行整合,凸显层次感;教学中对于课标词汇进行扩充;及时评价,注意教—学—展—评的一致性。英语组各位教师在聚焦课程思政赋能教育学科融合的这一探索与实践之旅中,不仅见证了知识的交汇与碰撞,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之于人格塑造、价值引领的深远意义。 

图片1.jpg

 

物理组

本次活动围绕课程思政融入物理教学的研讨课与评课进行,下午第一节课在高一13班由颜文萱老师执教《曲线运动》,第二节课全组老师就这节课进行研讨。

首先由刘涧主任进行评课,他指出课程思政要有的双主线,能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曲线运动引入的主题可以或更换为钱学森弹道或东风32号的发射,用航天或者国防的素材引入进一步渗透强国爱国的思想,或者情景主线与国防航天有关都可以进一步体现思政元素的亮点,或者课堂小结用钱学森的话语或视频总结。其次由史超刚老师进行点评,史老师强调了本节课的亮点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出管擦和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规律。

最后由李兴远副校长进行总结与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李校长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与管理领域内的付出做出肯定,学校层面也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思政融合学科教学可能为未来赛课的主题,进一步梳理物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本节课《曲线运动》选题很好,与思政联系度紧密,颜老师通过课前实验录制,课上投屏展示实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等方面探究了曲线运动特点以及曲线运动中力与运动间的关系,课上沉稳有序节奏感把握较好,语言精炼,表达凝练,通过本节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爱国强国的理想信念。

图片1.jpg图片1.jpg

        化学组

    12月4日,我校化学组如期开展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思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刘雨晴老师下午第一节课在高一8班开设《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思政与化学学科相融合的公开课。刘雨晴老师引用精美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了解二氧化硫产生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问题链设置,条例清晰,引导学生有梯度的学习。教的有趣、学的有趣、成绩的提高。

接着,本组成员在高一602化学活动室研讨。学科教学的思路基于核心素养,打造“三学”课堂,即真学、深学和会学。知识的背后是育人的知识,从育分到育人。在集体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及时调整教学重心与教学方法。

图片1.jpg图片1.jpg

 

生物组

果酒、果醋以及泡菜的制作不仅是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实验内容,更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绝佳载体。通过这些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一、果酒和果醋和泡菜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而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转化为醋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和发酵原理。

泡菜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乳酸菌的发酵。在制作过程中,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是关键。学生需要了解乳酸菌的代谢特点以及无氧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个环节,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传统发酵技术在人类饮食文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亲手制作泡菜,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培养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食品安全: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材料的选择、器具的消毒、发酵条件的控制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发酵食品的制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文化传承:通过介绍传统发酵食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图片1.jpg

 

历史组

12月2日,我校历史教研组举办主题教研活动,由陶芮老师在高一8班执教公开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全体成员听评课并共同研讨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陶芮老师的这节课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并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她通过生动讲解,强调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抵抗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事件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中,陶芮老师通过具体实例,如“卢沟桥事变”和“武汉会战”等,让学生了解抗战的严峻形势及其重要性。同时,陶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互动,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的关系,也学会了如何将历史经验与当今社会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陶老师还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总体而言,这节课在思政教育的融入上表现出色,有效地将历史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培养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1.jpg 


政治组

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共同学习和实践,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次承担上课任务的是张蕾老师,她在高一13班选择了《市场配置资源》作为课题,周一下午第二节课全组成员进行了研讨,张校长参加会议并做了点评。

首先张蕾老师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如何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这一思路的教学路径。通过视频、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然后其他老师就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了研讨和点评,分析了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观察记录,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提出建议和改进之处,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通过课堂教学中体现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和思想成长的影响。这也为本组成员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通过本次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期的教学范式,以及通过后续的跟进活动,进一步评估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分享学生的变化和收获。

总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图片1.jpg图片1.jpg


地理组

连云港高级中学地理组于12月2日下午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核心议题为“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由周慧老师在高一5班进行实地授课,课题选定为《自然灾害—地震》。

周慧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地理课。周老师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地震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

课程结束后,随即展开了全组的评课活动。在评课环节中,我们邀请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对周慧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老师们普遍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流畅,活动安排紧扣主题,成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防灾减灾措施的讲解中,周老师能够巧妙地结合思政学科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在肯定周慧老师教学成果的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例如,可以进一步挖掘思政教育与地理学科的结合点,使思政教育在地理课堂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自救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为地理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今后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更深度融合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连云港高级中学的教学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图片1.jpg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此次活动加深了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领悟,开拓了学科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与方法,增强了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主动性。全体教师将会不断探索教学提质增效途径,在学校的领导的引导下,以“匠心精神”钻研教学实践,落实“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范式,立足学情,不断努力缩小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相信在所有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能够向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进一步!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