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次数:

凝心聚力提教学 思政融合谋发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

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月18日-19日,我校各学科组开展主题为“深化教研合作,推动课程思政落地”的教学研讨活动,研读《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

语文组

11月18日下午,语文组在高一报告厅举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共有五项议程:

首先,全体成员研读文件精神,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语文课堂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作为共融基点,打通学科教学之间现有的隔断,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突出高中语文学段特点,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次,高莉莉老师以高一必修教材上下册为切入点,从施教理念、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维度研讨,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真正体现思政背景下跨学科教学。

再次,牛丽老师从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红色革命小说》复习专题出发,指出红色小说是有家国情怀的大视野、大格局的特质,题材涉及战争、革命斗争、和平时期的奉献精神等,新时代尤其要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接着,俞燕老师认为教师是园丁,承担着树人铸魂的重要责任,教育教学的落脚点都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上。语文教材中富含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语文课程也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从培根维度看,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涵养文化自信之根脉;从铸魂维度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达成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力、报国强国大志向。

最后,徐丽老师总结发言,认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是“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希望每位老师能够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1.jpg

 

数学组

11月19日下午全体数学组老师在高三报告厅进行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陈二光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

方案内容分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保障三个部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教育家精神,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建立课程思政课堂体系;培育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培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教研机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实践。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分层分类教研;以科研项目引领团队内涵发展;强化共建共享模式。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成果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赛课及优秀课例课件评比活动;举办涵盖课程思政成果展评展演活动;塑造一批课程思政育人示范典型。

各备课组进行了讨论,全体老师纷纷表示,平时教学中要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承担好育人责任。

最后,陈二光老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赛课”以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等。

1.jpg

英语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11月18日下午,连云港高级中学英语组在高二报告厅进行了一场专题研讨会,集中学习和解读了该实施方案。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顾茜茜老师主持,全体英语组教师参加,由李莉老师、季艳秀老师和史金平老师领学,旨在深入理解方案的核心内容,明确建设目标,并探讨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以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学生。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大建设目标:一是建立课程思政课堂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二是培育课程思政资源体系,为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三是培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建设内容方面,方案提出了三项统筹推进措施:

首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改革。教研组将重点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教研机制,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和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此外,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实践,鼓励教研组、各备课组深入挖掘整合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其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将开展课程思政分层分类研训,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升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以科研项目引领团队内涵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相关课题,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此外,强化共建共享模式,推动校际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

最后,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成果建设。教研组将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赛课及优秀课例课件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展示课程思政教育的优秀成果。同时,举办涵盖课程思政成果展评展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果和育人效果。此外,塑造一批课程思政育人示范典型,树立榜样力量,引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为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方案提出两项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长效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强化政策经费支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人才支持,并扩大典型效益,通过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全校乃至更广泛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建设。

通过此次研讨学习,我校英语组对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未来,教研组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1.jpg

物理组

本次物理教研组围绕“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方案”展开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全面落实全方位育人工作,是 现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向。

经过全组教师的研讨,总结出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如下:1.结合课标,挖掘物理学史中的思政元素;2.深研教材,强调科学精神与思政理论的融合;3.启发引导,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4.结合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物理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物理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教育模式。挖掘物理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科学知识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将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就会实现知识基础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就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扎实学识的优秀人才。

1.jpg

 

化学组

11月19日下午,化学组在高一602开展化学教研活动,按学校要求,我组认真组织全组学习、研讨《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

我组分年级分别研读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保障,在此基础上大家针对本次活动,提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的整体思路以及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的途径。我们可以从学习科学家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还可以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以及科学使用化学用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进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科知识,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深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的学习中成长,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立德树人”。

1.jpg

生物组

11月19日,生物组认真学习和研讨《连云港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车通和韩碧莹两位骨干教师代表结合省骨干教师培训发言。

车老师表示,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方案,根据方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生物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如生态保护、生命伦理等,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还可以将思政元素与生物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例如,在讲授生态学时,可以结合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讲解生物技术时,可以探讨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在日常生物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韩老师表示,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中小学阶段应注重激发兴趣,首先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好奇心和热爱。可以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开展趣味课程、组建兴趣小组和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其次,中学阶段应利用好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及培养优秀生竞师资队伍和竞赛组织,包括校本课程与常规课程融合、专业培训教师、建设实验室、开展野外考察、组织校内校外竞赛等措施。对生物兴趣浓厚的学生则从专业引导、竞赛培训与指导和鼓励等角度出发,可建立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组建竞赛团队、提供资源支持、高考加分等政策,以全面推动生物竞赛培训在中小学的落实。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竞赛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另外,方案中提到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教学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和思政素养。

1.jpg

历史组

11月18日,我校历史教研组举办主题教研活动,研讨《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历史组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唐晓文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她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历史组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积极探索历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随后,历史组教师们围绕《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研讨过程中,历史组教师们还分享了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有的教师介绍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有的教师分享了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这些经验和心得对于其他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唐晓文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历史组教师要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此次教研活动对于历史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讨和学习,历史组教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1.jpg

 

政治组

11月18日,政治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开展了“深化教研合作,推动课程思政落地”的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对策。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主题分享和小组讨论。

首先,张远明老师分析了思政学科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师在课堂上设立的思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认知与反思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王瑾老师分享了高三年级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方法,通过丰富的互动活动和实践项目,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在研讨环节,与会者积极发言,围绕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的成功实施需要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挑战,教师们应积极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思维能力。

1.jpg

地理组

11月18日下午,地理教研组在高二501举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地理教研组组长卢秋亦老师主持,全体地理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了《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

卢秋亦老师首先详细解读了方案的主要目标,即建立课程思政课堂体系、培育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培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围绕建设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教师们还就如何在地理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学环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们认为,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大家还建议,通过组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此外,“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成果建设”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赛课及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等要求,希望地理教研组的教师们就《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暂行)》得理解和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地理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1.jpg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