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次数:
2021年4月21日,连云港高级中学内春色满园。在高二报告厅内,连云港市首批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成员及东部城区高中联盟校连云港高级中学、开发区高级中学、海滨中学和连云港华杰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参加连云港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高中英语)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连云港市首批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主持人、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部主任正高级教师王丽爱主持,活动分展示课和评课两部分
本次展示课是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Reading:Comfort food同课异构。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阅读的文章是一篇话题为“治愈系食物”的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治愈系食物的定义、特点、功效,重点分析了治愈系食物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属性。
上午第一节由连云港高级中学司莉莉执教。司老师以Comfort food这个主题作为文本梳理的主线,从食物导入,对阅读文本首先是利用主题句和概括词梳理文章结构,再依托问题导向,运用填表、问答、选择、深入思考和语言欣赏等形式处理文本中的治愈系食物的定义、特点、功效等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用来描写食物及食物所引发的回忆的表达和结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50词微写作,描述自己的治愈系食物及其引发的回忆。课外要求学生就“我的治愈系食物”向《英语周报》投稿。整节课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教学效果成效高。
上午第二节由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刘欢老师执教。刘老师聚焦对文本主题语境的发掘。首先,采用大量追问和问题链让学生充分暴露在文本细节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理解上。然后,带领学生体会段内、段间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从而体会本文的逻辑性,并对后面环节增加“another function”做结构铺垫。最后,带领学生挖掘文本中comfort food的文化价值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表达favorite food和comfort food的不同点,进而归纳总结出comfort food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也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写作意图——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food;再让学生用实例补充comfort food的另外功能来深化主题。在课堂最后,采用a funny video让学生理解YOU ARE WHAT YOU EAT的真正意义,发出号召,引起学生共鸣。
上午第三节由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戴金玲老师执教。戴老师的课目标明确,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通过追问学生思乡时会思念什么来导入Comfort food话题,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每段段意、思考段落之间的关系来梳理文章结构。然后是读细节,通过对治愈系食物的学习,描述与阐释了治愈系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分析判断了治愈系食物与一般喜欢食物的不同,并进行内化与运用。之后让学生迁移创新,给外国友人写一封关于治愈系食物的信。过程中进行了高考阅读理解为技能写作指导及高考应用文微技能写作指导。最后进行了文章主题的升华教育——健康饮食,过快乐和健康的生活。她教态大方得体,语言自然流畅,板书优美,条理清晰。
点评环节由两部分组成,由连云港市首批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主持人、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部主任、正高级教师王丽爱主持。第一部分:三位授课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
第二部分:共同体成员教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
来自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的胡海燕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司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优美,教学素养较高;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形式多样,层层递进;以阅读教学为主,以读促写为辅助;以赏析语篇为主,以语言输出为辅,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司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是一节完整的、教学效果显著的阅读课。(2)刘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设计新颖,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突出对语篇的分析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作者的写作手法,不仅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还渗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为学生的语言输出作好准备。整节课,刘老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出色完成了教学目标。(3)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掌控游刃有余;对阅读文本的处理,一针见血,教学设计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性很强;善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充分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撰写应用文;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与指导和反馈。这节课,戴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读写示范课。
三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理念——主题相同,构思不同,各有千秋。总体而言,这三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都能够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验作者的感受,联系学生自身感受,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围绕“治愈系食物”这个主题,按照“食物——家的味道——乡情——心灵的食粮”的顺序,挖掘出食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三位老师不仅展示了自身突出的教学能力,也为大家提供了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来自连云港华杰高级中学的张晓雪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认为,本次共同体同课异构活动感触颇深,三节课都能够在符合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的语境中进行reading第一模块的教学,每一节课都又有独特的亮点。从整体来看,三个人都能够对文章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并且都能注重语言的积累和引导,从而突出体现语言的运用。(1)司老师对文章书梳理极为细致,题目多样化,并且每一段设置的问题都极具思考性,教师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并且让学生参与总结,参与互动,参与讨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也是极为适当,整个课堂过程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升华,由概括到总结,本节课很好地诠释了新教材阅读课的思维模式。(2)刘老师的课引用了学生喜欢的千与千寻的视频,贴近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设置“how-why-what”的极具思维的问题来对段落进行概括和理解,并精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课堂教学概括性、总结性、思维性强。(3)戴老师的课比较新颖,本节课从写作的角度出发,运用诗的韵味让学生快速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能动性强,激发性和目的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的板书设计非常的扎实到位,尤其是教师的板书,体现教师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戴老师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很好的诠释了我们新高考核心素养下的主题语境教学。三节课下来,学到的不止是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发展型教师如何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去感受,去尝试新的教学思路,适应新高考的步伐。
来自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的许恒强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司老师能够给予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最终产出任务为写作任务,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司老师在文本解读时,有侧重有选择地对文本中的重点进行挖掘,为学生打好写作产出支架,比如表达食物的英文词汇,勾起回忆的语言表达等,每一步的教学都具有导向性,为实现最终目标做好铺垫。(2)刘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基于学情、考情来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聚焦与高考有密切联系的文本解读策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篇章结构,段际衔接,段落结构,句际关系等等,并且能够在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即学即测,让学生根据文本结构进行插入式段落续写,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3)戴老师导入新颖,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英文版诗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接着从文本结构整体分析,段落局部分析。其中在师生活动过程中自然地嵌入了词汇的学习,为本节课的作文书写产出任务提供语言和句式的支架,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另外,戴老师的课堂中能够关注到将重点知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在复习时对本节课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更是希望的季节。本次连云港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高中英语)研修活动,授课教师上出了风采,评课教师评出了水平,听课教师收获了灵感和思考,让教育家型共同体成员以及来自其它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受益匪浅,他们也必将怀揣着希望和美好,不断思考,继续阔步前行,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教学部
2021年4月27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