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发布日期:2021-09-30
浏览次数: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适应障碍又称为外源性、反应性或情境性抑郁,一般在人们无法适应,或者因应对压力及应急事件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适应了这种情况,通常就会消失。
适应障碍多因个人对生活改变或应急事件不能适应,而持续处于情绪障碍和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异常状态。应激事件包括失业、转学、重病或者重大生活改变等;个人本人个性特征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个体脆弱、纠结等特点。这种个体不同的脆弱性部分可能与既往生活经验有关。所以,适应障碍发生与否,要同时权衡应激事件强度和个人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因素。
适应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品行障碍、生理功能障碍等。如出现心情低落、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心慌、逃学、斗殴等表现。若病情严重,可伴有退化现象,如尿床、吸吮指等并发症。
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鼓励患者把他们因为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的失衡。
一、系统脱敏法
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适应障碍的诱因,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心理障碍及行为,从而达到消除患者适应障碍的目的。
二、支持性谈话疗法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适应障碍的原因及病情发展,并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中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及行为。
三、暴露疗法
使患者处于陌生生活习惯中,逐渐减轻患者心理障碍,使患者恢复正常。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