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11-13

浏览次数:

连云港高级中学“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操作范式

我校秉承“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原来以“自然、自由、自主、自觉”为特征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打造升级版的“生命课堂”,即“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学校拟构建“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师生、教材、生活共同组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师与教师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与教材互动,师生与生活互动,彼此之间信息互通,协调发展,即可产生协同效应,出现1+1>2的现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该教学模式的构建立足于“教”、“学”两个主体要素,以教学实践为接口,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明确“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实施“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经过课前备学、课上互学、课后会学、课外通学的学习流程。

1.课前备学

课前,在同一备课组内,师师合作,通过人人初备、集体二备、个人三备的三轮备课,编写导学案,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完成。

(1)人人初备,主备人编写导学案

人人提前一周备课,文科备本周三到下周二的内容,理科备本周四到下周三的内容。运用本体性、支持性、实践性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系统把握教材,恰当整合教学资源,备教材(难度、深度、广度及其在考纲中的位置)、教法(新知呈现方式、讲解或点拨方法)、学生(学生可能的疑难点和学法指导)。

主备人提前一周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体现出层次,并作明确的说明。已征订现成教辅导学案的学科组不能完全用现成资料代替导学案,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现成资料作适当的修改,删减或补充。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环节构成。导学案内容靠左,右边适当留出空白,用于教师书写教学设计、学生作课堂笔记。并将导学案上传到校网ftp教学资源库。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如下:

学习目标:为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最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忌大而空。

学习重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习方法: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学法指导,做到以纲定教,以标定教,以学定教,以材定教。需要在学习的每一步骤呈现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1.导入:导入问题需简洁明了,激情引趣。

2.学习新知:科学设置导学问题,将知识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导学问题、师生互动,逐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

3.反馈训练:针对新学内容,即时进行基础演练,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

4.拓展探究:联系社会生活,设计深度、广度适度增加的问题,(以中档题为主,慎用、少用、不用高难题)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且有探究的价值,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课后作业:包括巩固作业和预习作业。仅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布置书面作业,时长分别为50分钟、90分钟、40分钟。(年级可微调、分段执行。各科限时、限量训练,时间一到即收。)巩固作业要针对课堂所学,分层设计作业,包括基础题、中档题、高难题,课程班比例为4、5、1,普通班比例为4、6、0。对当堂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延伸。预习作业即导学案。

6.自评小结:此处留白,让学生对当堂知识、解题方法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并反思学习的得失,课后及时弥补,不留漏洞。征订现成导学案的,让学生用笔记本记笔记、作自评小结。

如备课组使用学校统一征订的教辅导学案,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初备、集备、三备。主备人初备时,直接把需要添加或修改的内容做成ppt或word稿,集备过的ppt或word稿及相关视频放在集体备课文件夹中,个人终备的ppt或word稿放在教师个人文件夹中,供上课使用,不再另印导学案。

导学案、教案具体格式见范例。(呈现范例)

(2)集体二备,研讨导学案

人人在初备的基础上,对主备人编写的导学案逐项研讨,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教师如何导?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学生如何学?问题如何解决?内容如何拓展?如何段段清?时间如何分配?层层设计,进一步强化以学定教,内化文本内容,实现教材的创生。确定后,交文印室打印。(学校在检查集体备课时,既要查每位教师是否积极参加集体研讨,还检查是否在教材上或征订的导学案上有初备的痕迹。)

(3)个人三备,初定导学案

之后,个人三备,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在导学案的右边留白处,书写适合本班的教学设计,形成特色导学案。具体教学设计也要落实在电子文档上。

(4)学生预学,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要在有课的前一天下发,便于学生预习,便于收交。学案在完成之后,需在第二天早7:30 前收齐交任课老师,教师和班主任要将要求落实到实处。学生不按时交学案,要问清楚原因,采取措施。各班要特别重视课代表队伍的建设和使用。

(5)教师批阅导学案

学案的批阅是仅次于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要做批注,如书写不认真、有抄袭痕迹、写错别字、审题不清等。学案可以反映学生的好多心态,不能简单一个对号或错号或写个“阅”字完事。原则上全批全改,以掌握一个班的学情为原则。

(6)个人终备

个人终备是在学案批阅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案批改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再次设计。一节课的流程设计,时间安排,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需要小组合作,由哪些学生进行展示等等,都要在教案、导学案上留白处详细注明。坚决杜绝没有学案批阅后再次设计的课堂出现,不能凭想当然上课。

2.课中互学

课中,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支持性知识,呈现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精讲点拨,授之以渔;导学自然,既不“超导”,亦不“滞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勇于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参与学习活动,充满信心,有归属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思维活跃,互教互学,选择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反馈练习、拓展训练,为教师提供即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师生、生生互动,探究文本,捕捉动态生成,加深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

每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复习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目的也是手段。需要全体学生都必须记忆的,要采取默写的方式,避免学生抄袭。默写后,采用全收或收交几个学习小组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属于抽查性质的,可以点名让学生背诵。(4分钟)

2.反馈学案:学案的反馈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态度,如认真或规范程度;二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问题。要表扬优秀的,鼓励中等的,鞭策不认真的。(30秒)

3.导入新课:运用导入问题,激情引趣。(1分钟)

4.呈现学习目标:目标带有指向性,方向性。有目标可以避免随意性,师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避免课堂松散。(20秒)

5.学习新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导学问题,能让学生回答的,都让学生展示。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的眼神迷茫,教师就要改变设问方式或者审题角度等,决不能以个别学生顺利回答而判断所有学生的情况,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思考状态。如果学生的回答与预设的答案不相符,或难以回答,或偏离主题,教师不能避开,而要科学引导,走向主题,或让学生互动探究,辨明真知,合理处理生成,使之成为本课的亮点。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才能恰当处理生成。本阶段教师的独白不能超过5分钟。(13分钟)

6.反馈训练:台上、台下学生同时进行。部分学生在台上展示,解题并讲解过程。学生互相评价,纠错,互教互学。根据学生答题反馈情况,如有必要,教师精讲点拨。(10分钟)

7.拓展探究:需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组内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直至解决问题,并当堂展示探究结果。让学生通过训练、观察、对比得出规律性的东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组4人为宜,每位成员都要有任务,都要参与小组活动,不得游离集体之外。展示时,最好4位组员一起到台前展示。(10分钟)

8.总结: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方法、思路、规律及学生表现的总结。(1分钟)

9.布置作业:展示课后作业。(20秒)

其中,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非语数英学科,少占用、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至多只布置简单的非书面预习作业,把其它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均放在课中,各教学时段分配如下:

复习旧知:(4分钟)

导入新课:(1分钟)

呈现学习目标:(10秒)

学习新知:(15分钟)

反馈训练:(10分钟)

拓展探究:(8分钟)

总结:(1分钟50秒)

3.课后会学

课后,让学生在导学案的“自评小结”处,对当堂知识、解题方法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并反思学习的得失,课后即时弥补。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内化文本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巩固迁移,并提供反馈信息,为教师提供下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审视动态生成,从中得到反馈,深化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发现可以提升的空间,找到应对策略,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4.课外通学

课外,对课堂教材文本的学习进行加深拓展。学生到社会上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发挥所长,或参加体艺节,或与教师一起开发校本课程,或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区,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在整个流程中(见图2),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生生进行信息互通,交流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教师更新知识理念,有效形成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完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的蜕变。

                       图2.“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图

   三、实现“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要素角色转变

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领地,而是成为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场所、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师生生命活动有效互动的场所。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行为习惯,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他律”转为“自律”,由“强迫”转为“自觉”,自觉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任务,科学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学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展素质,提升水平。

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凸显学生的参与,释放学生的潜能,显现课堂的灵动,实现课堂的延伸,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完善学生的生命人格,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师生协同发展的合作者、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进步的评价者。

   四、创新“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成效的评价方式

采取共同体捆绑评价和个体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对每个教学共同体单位进行团队捆绑评价。在级部层面,评选优秀级部团队,包括级部的全体管理人员;在班级层面,评选优秀班组团队,包括全体任课教师;在学科组层面,评选优秀学科组团队,包括全体备课组成员;在学习小组层面,评选优秀学习小组。

其次,对每位教师进行个体综合评价。从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学生评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还通过学生、家长、同行、主管领导等人员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期末绩效考评,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以评促教。期末评选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能手”、“教学标兵”和“教学名师”等。

再次,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多元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口笔头作业、测试成绩等,既横向比较,也纵向比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好伯乐;及时评价,发挥其激励功能,激励学生进一步自主发展。期末进行“学习标兵”、“进步之星”和“家得福奖学金”等评选活动,以评促学。

附件1.建设教学资源库

根据需要,录制微课,上传到校网ftp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构如下:

根目录:教学资源

一级文件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音乐 体育美术 信息

二级文件夹:2015级、2016级、2017级

三级文件夹:集体备课、郭健、王旭凯 王丽爱 顾雯雯 吕茂康 赵斯茜 司莉莉 陶习莉 (以2015级高三英语为例)

在学生层面,学生依据教材和导学案,自主学习,预习感悟文本,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导学案,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