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9-27
浏览次数:
物理组听课周总结
物理教研组长 周作军
活动时间:开学第一、二两周
听课组组长:李兴远
听课组成员:周作军、汪维成、刘涧、徐淑峰、宋华忠、李勇、李伟峰
听课组全员听课:近50节次,组内听课人次近百次
会议准备:
1.在教研组QQ群中先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与评课发言要求——按照教学部的工作安排,议程只有一个——评课,40分钟的时间。
2.听课统计:宋华忠听了10节课、周作军听了8节,徐淑峰听了8节、汪维成听了5节、刘涧4节、李勇6节、李伟峰听了5节,同时也请听课组成员做好发言的准备。
3.会议计划: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把平时听课后的个别交流也放在这次会议上,那么这次会议就无法深入评课,因此,我最后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即请听课组成员分别发言,汇总自己的听课,依据听课的标准和我校的特色课堂模式要求,从评课的六大方面,即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流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出发,不是一一分析每一节课,而是汇总分类,指出所听课中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并与与会人员交流自己的看法,听课成员发言后留出一点时间让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会议记录(整理):周作军、宋华忠、苏士才、尚修文、李勇、刘涧、徐淑峰等先后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教学问题。
周作军:从尚修文老师的内高18级1班的首节课《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说起,着重与大家交流了“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学情实际出发”,尚老师从学情出发,针对新疆一年级的学生实际和四年的教学计划不同于本地的学情,大胆降低难度,减少课堂的教学内容、大胆处理教材,只教“质点”,然后课堂紧紧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学生积极参与,精彩生动,效果和效益都很棒!同时也体现了一名老教师新岗位的奕奕风采!同样,李勇老师多年深耕内高班的教学,也深谙此道,把15级2班的复习课《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案一体化,先学后教,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由易而难,课堂推进,师生合作精彩纷呈。刘涧老师的高二年级的新授课《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教学目标设计合情合理,一丝不苟,课堂探究从问题开始导向,在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无直接关系的教学铺垫后,提出了问题“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是否有关呢?”又使用了形象化的手段展示了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在学生的观察中寻找电势差与什么有关后,再行定量探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距的关系,最终推到出结果,这个结果因为这个过程而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了,效果也特别的好,接下来的应用实践也是顺水行舟,技能和能力的提升也相映成章。课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论证严谨,理科思维培养的高手,令人佩服!杨方园老师的内高17-1班的新授课《重力势能》,教学案设计,问题、活动、总结、反馈、课后练习等环节细致详实,排版印刷美观大方,易于实施。教学目标是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充分地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情景化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生兴趣盎然,师生合谐,共谱教学新章。李伟峰老师的高三复习课《滑块-木板类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从强化班的学情出发,习题课的教学使用问题组的形式,一题多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也是亮点纷呈。
宋华忠:也从孟楠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开始谈“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同时也听了李伟峰、徐淑峰、周作军共四位高三老师的课,共同分析了高三一轮复习“动力学中连接体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办法,结合高考的要求提出了降低难度、改编教学复习资料等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对李兴远校长的《加速度2》教学,分析认为从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出发,深挖加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在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中的表现,以及速度图象中的加速度等,使得加速度的概念教学有了厚度和宽度。
会议中,发言人的评议与会同仁共鸣,大家教学交流气氛融洽、热烈,也提出了课堂活动设计等问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高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8.09.26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